以前做微课,总发愁讲的知识点学生听不进去。后来试了案例教学法,才发现这招是真灵。

就说讲初中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吧。要是干巴巴讲概念、公式,屏幕那头的学生早走神了。我找了个超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去文具店,买3支笔和2个笔记本一共花了25块,笔比笔记本贵1块钱,那笔和本子单价各是多少?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因为生活里谁没买过东西?跟着这个例子一步步分析,从设未知数到列方程、求解,原本抽象的解题步骤,变得像解开生活小谜题一样有意思。

还有英语语法课,讲“虚拟语气”。直接说语法规则,学生脑袋都大了。我换了个招,用电影《泰坦尼克号》举例。“Jack要是会游泳,结局会不会不一样?”“Rose如果没上那艘船,故事还会发生吗?”用这些经典情节,让学生直观感受虚拟语气表达假设、愿望的用法。不少学生课后留言说,原来语法可以这么理解,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教历史的时候,讲“工业革命”。放了段纪录片里工厂生产的画面,结合当时工人的日记片段:“每天工作14小时,机器轰鸣声震得耳朵疼。”再对比现在的自动化工厂,学生立马明白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个学生在讨论区写:“看了这些资料,突然觉得历史离我们没那么远,就像身边发生过的事。”

用案例教学法做微课,得先摸清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讲物理的“摩擦力”,就拿冰雪天走路打滑、鞋底纹路设计来说事儿;讲作文写作,找学生平时写的作文片段,分析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这些真实又贴近的案例,能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而且,案例不是随便选个例子念一遍就行。在微课里,得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像讲地理“气候类型”,展示热带雨林、沙漠地区的照片和视频后,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夏天,这些地方温差这么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哪怕是线上学习,也能让他们参与进来。

试过案例教学法后才知道,原来微课也能让学生听得入迷。那些课本上的知识,套进一个个真实的、有趣的例子里,一下子就变得好懂又好记。下次做微课,不妨多琢磨琢磨,找些合适的案例,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