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对着翻页画本不停翻页,看着纸上的小人慢慢“跑”起来;长大后刷到短视频里的动态表情包,忍不住好奇这些生动的画面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无论是童年的翻页画,还是如今热门的3D动画电影,背后都藏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动画原理。今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视觉暂留现象说起,聊聊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

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从视觉暂留到动画法则图片

最早发现动画奥秘的,其实是我们的眼睛。1824年,英国科学家彼得・马克・罗杰特发现,当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消失后,视觉印象仍会保留0.1-0.4秒,这就是“视觉暂留”现象。就像夜晚挥动荧光棒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单点的光,而是一条连续的光带;电影院里每秒播放24帧画面,每帧画面停留的时间不足0.05秒,正是利用视觉暂留,让静止的画面在我们脑海中拼接成流畅的动态影像。

不过光有视觉暂留还不够,真正让动画有“生命力”的,是背后的动画法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运动弧线”原理——现实中没有物体能沿绝对直线运动,比如抛出去的篮球会沿抛物线轨迹飞行,人走路时手臂会自然摆动出弧线。动画师在创作时,会刻意放大这种自然的运动轨迹,让角色动作更真实。比如《猫和老鼠》里汤姆追杰瑞时,身体会像弹簧一样拉伸收缩,就是运用了“夸张与变形”法则,既符合视觉规律,又增强了喜剧效果。

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从视觉暂留到动画法则图片

还有“时间与空间”的搭配也很关键。同样是角色从A点走到B点,若用10帧画面表现,动作会显得急促;用30帧画面表现,动作则会更舒缓。动画师会根据剧情需要,调整画面帧数和角色运动幅度,比如表现紧张的追逐戏时,会减少帧数、加大动作幅度,让节奏更快;表现抒情场景时,则会增加帧数、放缓动作,让画面更细腻。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利用视觉暂留,遵循运动弧线、夸张变形、时间空间搭配等动画法则,让静止的画面产生连贯的动态效果。如今随着技术发展,制作动画早已不是专业动画师的专利,像万彩动画大师这样的工具,就能让普通人轻松制作出高质量的MG动画,无论是做科普视频、产品宣传,还是教学课件,都能快速上手。

如果你也想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不妨从简单的MG动画开始,用直观的动态画面传递想法,让创意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

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从视觉暂留到动画法则图片

最后,推荐大家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MG动画,轻松实现创意到动画的转化。

万彩动画大师官方下载地址:https://www.animi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