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史   分类:其他 | 上传于: 2020-02-12 08:47:54
1."第四章 定制期服装
" 2."定制期服装
“制”,特指有关服装的惯制与着装制度。
作为服装很难作为一件工艺品的独立形象而被人们欣赏,它必须忠实的服从于人的形体大小和活动机能的要求,甚至还必须符合更深层的思想标准,有的时候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国家,这一点更为突出.
" 3."第一节 地中海一带的等级服装
就服装来讲,作为等级区分的标志体现,依然首推埃及。埃及远在服装史的服装定制期以前大约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象征权力的高冠。
服装定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带有必然的文化性。
" 4."国王及重臣服装
帝王装不仅象征着富有,更重要的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在埃及第一王朝、第二王朝时就已经显示出来了。
左为上埃及白冠,右为下埃及红冠
" 5."神圣的伏拉斯神安详地立在国王王冠的正前方,成为国王掌握生杀大权的象征,也是为国王自身驱邪除恶的守护神。
埃及十八王朝图坦阿蒙王木乃伊葬服中的金面罩
" 6."国王整体着装象中还有其他代表权力象征的随件,如曲柄手杖和梿枷则象征着他对耕田者的统辖。
代表权力象征的随件——曲柄手杖和梿枷
" 7."王后及贵妇服装
在埃及中期王国时,标志王后权威的头饰;是一个兀鹫的形象。尾羽略短,平行略向上翘。相传,王后的兀鹫头饰是国王外出时对王后的神灵保佑,也是远离家门的丈夫赐给妻子的护身符。
戴秃鹫头饰的王后
" 8."王后及贵妇服装
兀鹫被塑造得安详端庄,双翼展开垂下,紧紧地护卫着王后的头部,并一直贴到前胸。
" 9."巴比伦和亚述
▶坎迪斯:包缠型的服
面料:羊毛、亚麻
▶流苏影响裙子
呈现尚武精神特征的亚述国王的着装形象亚述人按照其民族传统的审美要求,流苏在服装上用得很多,风格华而不艳。
" 10."首饰化妆生活用具
阿卡德统治者头像
" 11."" 12."" 13."服饰面料、色彩装饰
男子服饰:
坎迪斯
化妆首饰和帽子
鞋子
波斯
" 14."波斯
以羊毛亚麻织物为主,紧身直筒裙长及膝盖,下身紧身长裤
坎迪斯(candys)裙式卷衣,宽松多垂褶的贯头衣,有袖,制成喇叭形,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帝王高官的礼仪性服装,比较正式。
化妆首饰
鞋子
" 15."克里特米诺斯宫殿壁画上描绘的王子
克里特—迈锡尼
" 16."第二节服装惯制的产生
一、上衣下裳
上身为衣,下身为裙,是服装惯制形成后一种不可分的着装组构,是形成惯制初期的典型服式。
克里特出土的持蛇女神像
" 17."存在于各地的上衣下裳形式很多,巴黎卢浮宫收藏的雅典式双耳细颈罐上“打秋千的女人”就穿着两种花色布料做成的上衣下裙。
希腊雅典式双耳细颈罐上的上衣下裳女子形象
" 18."二、上衣下裤
在服装定制期中,上衣下裤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被纳入到服装惯制之中。
裤子形式之所以成为惯制中的典型,主要是因为它确实比裙子要适于大幅度动作。
" 19."三、整合式长衣
所谓整合式长衣,可泛指所有披挂在双肩,然后以近似筒状形式垂及下肢部位的长衣。它以符合人体形状的造型,构成整体合成式衣装,基本上适体。这种服装成为固定模式后,也在服装定制时期中成为惯制中的典型,一直沿用至今。
" 20."一块长方形白色毛织物,横向对折包住身躯长边为183cm;短边为从脖口到脚踝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不用缝线,仅依赖在人体上的束挂、裹缠、悬垂,来通过人体运动产生丰富的衣纹变化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很有趣介绍了古希腊服装的特点:“所有这些衣服举手之间就可以脱掉,绝对不裹紧在身上,可以勾勒出一个人大体轮廓;在衣服飘动时缝隙间会暴露肉体。衣服对于古希腊人只是一件松松散散的附属品,不拘束身体,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一刹那间扔掉。
" 21."古希腊的服装造型
当人们将整幅的布料搭绕在身体上时,布料会自然下垂至足踝,这些褶裥在衣裙上所形成的一缕缕下垂的变化效果,与建筑中有着竖直凹槽的立柱在阳光下的明暗效果有着极其相似的表情。
《德尔斐的驾车人》
" 22."基同
古希腊基本服饰服装叫基同(chiton),古希腊语“麻布的贴身衣”。
两种变化款式:一种叫多里亚式基同(Doric chiton) 23. 另一种叫爱奥尼亚式基同(ionic chiton)。特点是潇洒、飘逸,衣身系扎而布料较宽,形成的线条增加了服装的立体效果,宛如一件雕塑品
" 24."多里亚式基同
多里亚式用一整块四方布料构成,其长度多于穿着者高度,宽度为伸长手臂时右指尖到左指尖的两倍。
增多了一层折返(turnback),即用布料对折裹住身体后,在上侧再向外折返,然后用长约10cm的尖头别针在两肩点处固定。折返的尺寸约为整块布料短边高度的四分之一,具体因人而异,一般为肩至腰际位置的尺寸。
" 25."多里亚式基同
多里亚人:审美有着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
" 26."多里亚式
当需要遮蒙头部时,可用外面的折返包头,如同现代服装的连衣帽
多里亚式基同是原居住在希腊北部平特山区的多里亚人服装,北部气候寒冷,所以面料大多采用较厚实的羊毛面料制成,式样并不那么宽大,衣褶也不多。
多里亚式又与佩普洛斯(peplos),佩普洛斯(女用头巾)
" 27."做工精细的别针
多里亚式的别针类似大头针 28.钝头做成不同形状雕刻花纹当装饰
" 29."爱奥尼亚式
多里亚式出现后不久,约在公元前5世记又出现了一些变化。古希腊历史学家赫罗托斯曾有如下记载:雅典妇女习惯穿佩普洛斯,当发生争吵斗殴时,她们便以别针当凶器,以致造成伤人或死人,所以佩普洛斯被禁止,而代之一爱奥尼亚式。可见爱奥尼亚式最初是由于人为原因推广起来的。
没有翻折,两肩系结处不止一个别针,而是多个不等,形成自然袖状。
" 30."爱奥尼亚式基同
爱奥尼亚式的基本结构仍然保持原来的特色,与多里亚式不同的是:取消了衣服上的折返,同时从埃及进口轻薄的有细碎花纹的亚麻材料取代了原来厚重的单色羊毛材料,使服装的整个风格发生了重要变化,显得更加有垂坠感,多褶且柔软。尖头别针由安全别针取代,安全别针呈环形结构与现代别针相仿,但固定的位置也不再限于左右肩两处,而是从肩到袖口一段一段间隔,有好几处固定结点,固定结点的方法除了别针,也用细带系结,并利用细带抽褶产生袖子造型变化。
" 31."爱奥尼亚式基同
爱奥尼亚式基同的别针
" 32."爱奥尼亚式多里亚式
穿爱奥尼亚式的妇女不再像穿多里亚式那样在身体两侧留敞开的侧缝,而且将系腰带的位置上移,使整体造型显得更加古典,柔美,优雅
爱奥尼亚人:审美则是纤细、优雅的女性特征
" 33."古希腊的服装造型
" 34."古希腊人的外套
希马申(himation)是一种大披巾式裹住全身的长外套,通常为白色羊毛织物。男女皆穿的包缠型长外衣。
" 35."克拉米斯chlamys
古希腊士兵以及年轻人流行穿一种叫克拉米斯(chlamys)的短斗蓬式外套。克拉米斯的原意是露肩衣,这种外套用长方形的毛料制成,毛料的门幅较小,质地厚实,颜色以红,红褐,蓝色居多。披法比较自由,可以简单地往身上一挂,在一侧肩上用别针固定,穿在身上可以左右肩任意更移。也可以采用固定穿法,在肩,背及颈等处用别针固定。
" 36."男用小斗篷
" 37."一种整合式长衣为开襟式,如斗篷、袍服等等,它们除斗篷无袖外,基本上大同小异,都保持着开襟式整合长衣的特点。
穿短斗篷的形象(浮雕)
" 38."附属品和妆饰
古希腊年轻姑娘穿的衣服衣身宽松 39.垂坠,低领扣 40.但很少露胸.她们的胸部以两条带子交叉束缚以托住胸部 41.然后绕至腰间系结.这种带子叫班德奥(bandeau) 42.即细窄形的胸罩或乳带,它是今天妇女胸衣的前身 43.年轻姑娘的乳带早晚不离身 44.直到新婚之夜 45.由丈夫剪断 46.从此不再使用。
" 47."古希腊妇女非常讲究发式.她们将精心护理的金黄色头发梳理得井然有序,不留一丝散发 48.并把卷曲形的一缕缕头发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位置在头上摆放好 49.有的还在脖子后挽一个发髻 50.或从发髻中吹下缕缕卷曲的短发.
" 51."附属品和妆饰
用于固定发型的 52.常见是一跟束发带,也有用雕花骨针金或铜发针 53.以及发网 54.花冠等.花冠出现较晚,名的有斯特芬尼帽 55.它是一种用蛾眉形金银细工的花叶冠 56.上面装饰的花叶也全部是金银薄片制成的 57.这种花冠男子也用。此外,精美的耳环,项链,手镯和戒指等也是希腊化时期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 58."四、围裹式长衣
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曾经流行过两种外衣,其中一种就是围裹式长衣,也叫披身长外衣。这种服装是将长布料的一端先由左肩下来,拖至左侧腰间,再向左肩提起,从背后朝右侧绕过右手臂拉向身前,然后向上第二次提到左肩上。当然,也可以先覆盖于右肩,缠裹右手臂,或者使端头覆盖于右前臂。其缠绕的程序,与早先大围巾式服装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只是布料较前要显得幅宽。
希腊雕像《哲学家》的披身长衣
" 59."古罗马的服装造型
罗马帝国在艺术方面是希腊人的忠实模仿者,无论是建筑、工艺美术,还是服装方面的设计与制作。所以罗马人的衣裙形制大多与古希腊人相同。
基本形态也是贯头型内衣配以缠裹式外衣。托嘎( togo )是古罗马男女都普遍穿着的一种外袍。
罗马作为古代社会中最有秩序的阶级社会,其服装通常作为 人们身份的标志象征,由此其服装艺术也渐渐走向贵族化及奢华化,并形成罗马自己的风格。
" 60."女子服装
罗马女子服装完全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模仿雅典女人的穿着,选择爱奥尼亚式基同的“斯托拉”stola 61.和希马申的外套“帕拉”palla。
毛织物、亚麻、棉、丝绸织物;有专门的染色店,红、紫、蓝、黄;有纹饰刺绣(政治家);衣袖随季节变化有长短;穿着时需用安全别针在见不固定;罗马女子整整穿用了一千年之久。
在罗马斯托拉主要是已婚女子和有罗马市民权的妇女穿用,为了避免铺张浪费,罗马颁布了襟奢令,规定妇女一次只能穿三件衣服不同的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色彩及面料——农民只能穿一种颜色;司令官穿三种色;王室成员七种颜色。
" 62."女子服装
“帕拉”palla与希马申形状一样,是一块长方形的毛织物或麻织物,它是罗马贵族妇女在公众场合必须穿的一种围裹式长衣。
色彩有紫、蓝、黄和绿等。
化妆:女性喜欢在脸上装饰黑痣
身穿围裹式长衣的妇女
" 63."罗马贵妇的头发式样
" 64."男子服装
古罗马男子服装的代表就是托嘎( togo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只有持罗马市民权的人才可以穿着。
托嘎( togo )拉丁语译为“和平的服装”
半圆形,长度为人身开两臂,左右指尖距离的两倍半,宽度为身高的两倍。帝政时期其长度达6米,宽2米,已被作为一种礼仪服适用。
庶民以毛麻织物为主,皇室贵族以丝绸为主。
罗马男子服装
" 65."男子服装
古罗马时期,紫色或其他深颜色的宽松外袍只限于帝王和高级官员穿用,而且多用于庆典或追悼等庄重肃穆的场合。经过漂白了的宽松外袍,则作为纯洁的象征,用于参加竞选的官员们穿着。
暗棕色,深灰色,黑色作为丧服。
" 66."托嘎
托嘎(toga candida)拉丁语为闪光的、雪白的。专指罗马的官吏候补者穿用的经漂白处理的白色托嘎。
内穿贯头式的丘尼卡外披托嘎( togo )
"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