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人周邦彥   分类:其他 | 上传于: 2020-02-11 23:53:23

1."北宋詞人周邦彥
國三甲:許雅婷
    許雅雯
    徐崇婷
    陳智怡
" 2."周邦彥生平簡述
S09722042徐崇婷
" 3."前言
北宋蘇軾以豪放飄逸之風開闊了詞的內容,但時人以矯枉過正、不和音律為其病。所以詞壇興起了精煉格律的風氣,詞人「語工而入律」,以周邦彥為其中代表人物。在此介紹周邦彥的生平,藉以認識他的創作歷程。
" 4."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宋代詞壇的重要作家,在中國詞的發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 5." 一、出身
周邦彥的少年時期個性疏散,少有儒家的進取、兼濟精神,宋史甚至說他「不為州里所推重」,然而這並不代表他不看重自身的學養;周邦彥曾說「吾家舊有簪纓」,家世背景使他能夠博覽群書,加上又精通音律,這對其日後的創作有所助益。
" 6."二、獻賦
元豐二年,周邦彥到汴京太學讀書,汴都的繁華與新政開展的蓬勃氣象,使年輕的周邦彥胸中激盪不已。他寫了〈汴都賦〉讚揚新法,獲得神宗賞識,便由諸生升格為太學正(類似今天的學務主任),在汴京任教。
" 7." 
 獻賦或許是進入仕途的一種捷徑,但當時朝廷處於新舊黨爭,即使沒有朋黨色彩,他在宦途上的得失卻無可避免地受到兩黨勢力消長的影響。難得的是,周邦彥並沒有藉熙寧新政攀附那些變質的新黨權貴(如蔡京)。
 
" 8."三、宦遊
哲宗元祐二年,周邦彥被調往廬州,後來又到荊州。一個是巢湖之濱,一個在洞庭之畔,雖然是外放,但這個時期的生活擴大了他的視野,有不少描寫去國離鄉旅況悽涼的羈旅役詞。在溧水當了四年地方官後,他回到京城,陸續在祕書省、議禮局等單位任職。
" 9."四、大晟府
徽宗政和六年,他第三度入京,拜授秘書監的官,帶徽猷閣待制的職,且接受了提舉大晟府的差遣。
大晟府乃是崇寧四年設置的司樂官府,對宋代音樂資料的整理、樂曲的發展和樂舞的進化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 10."
宋史稱周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製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於世。」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調名沿用舊式,但字句、音律皆有法度定型,足為軌範。
由從前的業餘詞家,到現在用律製詞應制的詞匠,他的詞名更盛。宋.陳郁藏便說:「貴人學士,市儈妓女,皆知其詞為可愛。」
" 11."五、晚年
宣和元年,朝廷本來要他出知真定府,後改知順昌(安徽阜陽)。宣和二年,周邦彥六十五歲,朝廷將提舉南京鴻慶宮一職以奉,這是宋制優卹年老有功的官員而特設的祿位。因方臘反亂,他經杭州,過長江,繞了一段路才回抵鴻慶宮,後居揚州。宣和三年,周邦彥逝世,享年六十六,朝廷追贈為宣奉大夫。
" 12."軼事
周邦彥風流韻事為後人津津樂道,常與他名字連在一起的名伎有岳楚雲、李師師等。據說他因嘆息楚雲嫁作人婦而寫了〈點絳唇〉,又把宋徽宗和李師師的謔語加工作成〈少年遊〉。
周密《浩然齋雅談》:「師師又歌大酺、六醜二解… …上問六醜之義,莫能對;召邦彥問之。對曰:此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
" 13."著作
周邦彥詩文俱工,尤其擅長寫賦,不
過僅〈汴都賦〉及詩文若干散見諸書,
成就為詞所掩蓋。
據《宋史‧藝文志》載:周邦彥有詞集《清真居士集》十一卷,久佚。
現存詞集為陳元龍注釋的《片玉詞》(原名《清真集》)。
劉肅:「猶獲崑山之片珍,琢其質而彰其文,豈不快夫人之心目也。」
" 14."小結
周邦彥一生曲折,經歷過執政者的眷寵也面臨過外放的低潮,但他始終保持對藝術精神的執著。有人說他是「宮廷詞人」,連大晟府也被安上了腐敗的標籤,這些評論都流於偏頗。因為特立獨行的人格,才使周邦彥以藝術成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 15."參考資料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
宋詞研究述略:崔海正著
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編著
唐宋詞名家論稿:葉嘉瑩著
" 16."周邦彥詞作特色
S09722041陳智怡
" 17."前言
周邦彥的詞吸收了北宋諸家的長處,再將其調和融化,取長棄短,而集北宋詞家之大成,如歐陽修、秦觀等,其中以柳永的詞影響他最深。
清陳廷焯曰:「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中,後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後之辭者,亦難出其範圍。」
" 18."詞作特色
音律-嚴整
詞句-工麗
情感-含蓄
手法-善於鋪敘
內容-多詠艷情景物
" 19."音律-嚴整
自張先、柳永以來,作慢詞者日漸增多,但在音律字句方面,尚未達到完整嚴格的階段,到了周邦彥,其精通音律,於是開始從事審音定律的工作,不但釐定舊調,還增製許多新聲,故其作品無論字句、音律,皆有定格。
 
《四庫提要》: 「邦彥妙解聲律,為詞家之冠。所致諸調,不獨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
" 20."範例: <玉樓春>上下片之第三句(p172)
當時相候赤闌橋
人如風後入江雲
兩句皆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 21."詞句-工麗
清真詞鋪敘委婉,雖然近柳永,但用字遣詞,卻極工麗,不同柳永的俚俗淺易。
其工麗之風,來自兩方面:
鍛鍊雕琢
運用典故,融前人詩句
" 22."鍛鍊雕琢-
範例: < 少年遊>(P171)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節錄)
清周濟介:「勾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渾厚。」
" 23."運用典故,融前人詩句-
範例: <西河>後半-(p190)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化用劉禹錫<烏衣巷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宋陳振孫:「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語,檃括入律,渾然天成。」
" 24."情感-含蓄
周邦彥的詞無論是表情還是寫景,都盡量做到不直白露言,呈現一種怨而不怒、溫柔敦厚、含蓄韻藉的美感。
沈義父:「凡作詞,當以清真為主。蓋清真最為知音,且無一點市井氣,下字運意,皆有法度。」
" 25."範例: <蘇幕遮>上片(P171)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周邦彥用一個「舉」字,含蓄的將荷花在風中微微顫動的神態,傳神的表達出來。
" 26."範例: <蝶戀花>(p184)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闌,轣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緜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徘徊,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 27."手法-善於鋪敘
周邦彥善於將其詞做層層鋪敘、渲染、烘托,來表現其想要表達的情感,其詞或寫羈愁,或寫閨怨等,都有此特點。
" 28."範例: <瑞龍吟>(p167)
 章台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記箇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閒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抵金縷。歸騎晚,淺淺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 29."內容-多詠艷情景物
周邦彥詞的內容,不外情愛與景物,這些作品,非為表現性情思想,而為表現技巧工力,同時也說明了宮廷詞人生活的空虛,只能把藝術技巧,寄託到詠物的方面。
王世貞:「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
" 30."情愛-
 周邦彥是縱情妓酒的風流才子,所以他的作品,自不離冶遊艷情。
範例:<過秦樓>下片-(p188)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消金鏡,漸懶趁時勻染。梅風地溽,虹雨苔滋, 一架舞紅都變。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 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
" 31."景物-
 周邦彥既是以雕琢刻劃之法填詞,勢必取景物為描繪的對象,這類作品在他詞集裡到處皆是。

" 32."範例:<花犯>-(p179)
 粉牆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圓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 33."周邦彥這些艷情景物的作品,雖然內容較為貧弱,只能表現一點藝術的技巧,但是因其律度嚴整,字句工麗,適於詞人的模擬學習,所以這類詞,為後來追求形式者所愛好。
王國維:「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作者。」
" 34."參考資料
中國文學史(中):劉大杰/華正書局
古典詩歌研究彙刊:龔鵬程主編/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江增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宋詞三百首譯析:趙乃增/正展出版公司
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華正書局
" 35."周邦彥詞作賞析
S09722017 許雅婷
" 36."蘇幕遮(P.171)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魚郎相憶否?小檝輕舟,夢入芙蓉浦。
" 37."【賞析】
上片寫夏晴的鳥雀與雨後的風荷。下片寫小檝輕舟的歸夢,以表達出作者鄉心之切,清新脫俗。
它主要在描寫──鄉情。這份鄉情,卻不像一般出以哀愁悽惻的筆調。而是若有似無、輕描淡寫鄉情的,可以說難得一見,但也更顯出它的清新可喜。
" 38."
此詞是作者客居開封時所作。詞中描寫雨後荷塘景色,以抒發思念故鄉之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其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全詞構思巧妙,情景交融,前後呼應,層次井然,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 39."少年遊(P.171)
 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40."【賞析】
這首少年遊的典故是由周邦彥、李師師及宋徽宗三人所形成的故事。李師師為宋代汴京名妓。與秦觀、周邦彥等文士,多有往來。因此,這詞為周邦彥感念與李師師舊日交情所作。
并州剪刀,光亮似水;吳地精鹽,潔白若雪。女子伸出纖纖玉手,破開新鮮香橙。并剪、吳鹽、新橙三者均為佳物,足見女子待客的誠意。
" 41."錦緞帳幔內,獸形的香爐逸出淡雅馨香,女子與客相對坐著,調吹竹笙。前句敘物,此句則是描寫場景。女子與客在室內柔情共處,樂聲飄揚,香氣繚繞,旖旎無限。
" 42."下片首句說的是此次聚時已盡,三更夜深,男子要到哪兒過夜呢?低聲二字,自是溫柔語調,深情款款,女子想留男客住下,便說街上霜濃,馬兒踏路易滑,不如就別走了,這天氣,路上也少有人行。問他何處過夜,已有留人之心,不如休去,更是直表其意,但又有含蓄的溫婉氣息,整首詞末,盡是蘊情。
文中細膩的寫下了當時的情境與兩人的互動,使音律幽深的感情相互引發,產生獨特的藝術效果。
" 43."玉樓春(P.172)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黏地絮。
" 44."【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和他的情人分別之後,重遊舊地,悵觸前情而寫下的。
它用人人所習知的仙凡戀愛故事即劉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起頭。據《幽明錄》載,東漢時,劉、阮二人於天台山採藥,曾因飢渴,登山食桃,就溪飲水,於溪邊遇到兩位仙女,相愛成婚。半年以後,二人思家求歸。及到出山,才知道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
" 45."這種由於輕易和情人分別而產生的追悔之情,在古典詩歌中,是常用天台故事來作比擬的。
如元稹〈劉阮妻〉云:「芙蓉脂肉綠雲鬟,罨畫樓台青黛山。千樹桃花萬年藥,不知何事憶人間?」就是「桃溪」一句最好的註釋。
溫庭筠〈達摩支曲〉「拗蓮作寸絲難絕」,是「秋藕」一句所本,不過反用其意。
" 46."第一句敘述委婉,是就當時的主觀感情說,這是因;第二句言辭決絕,是就今日的客觀事實說,這是果。一用輕筆,一用重筆,兩兩相形,就將無可挽回的事態和不能自己的情懷和盤托了出來。
三、四兩句,由今追昔。「當時」,應首句;「今日」,應次句。當時在赤闌橋邊,因為等候情人而更覺其風光旖旎;今日到黃葉路上,因為獨尋舊夢而愈感其景色蕭條。
" 47."赤闌、黃葉,不但著色濃烈,而且「赤闌橋」正好襯托出青春的歡樂,「黃葉路」也正好表現出晚秋的淒清。這不只是為了點明景物因時令而有異,更重要的是為了象徵人心因合離而不同。
" 48."
在黃葉路上徘徊之餘,舉頭四望,所見到的只是煙霧中群山成列,雁背上斜陽欲暮而已。這兩句寫得開闊遼遠,而其用意,則在於借這種境界,來展示人物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感。
" 49."上句寫煙中列岫,冷碧無情,正所以暗示關山迢遞;下句寫雁背夕陽,微紅將墜,正所以暗示音信渺茫。與頭兩句聯繫起來,又向我們指陳了桃溪一別,永隔人天。
秋藕絕來,更無音信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而「獨尋黃葉路」的心情,也就更加可以理解了。列岫青多,夕陽紅滿,色彩絢麗,又與上面的「赤闌橋」、「黃葉路」互相輝映,顯示了詞人因情敷彩的本領。
" 50."結尾兩句,以兩個譬喻來比擬當前情事。過去的情人,早像被風吹入江心的雲彩,一去無蹤;而自己的心情,始終耿耿,卻如雨後粘在泥中的柳絮,無法解脫。
兩句字面對得極其工整,但用意卻相銜接。這一結,詞鋒執拗,情感癡頑,為主題增加了千斤重量。
" 51."正因其對仗工巧而意思連貫,排偶中見動盪,所以使人不感到板滯:同時,又不是單純地追求工巧,而是藉以表達了非常沉摯深厚的感情,所以又使人不覺得纖弱。
" 52."解連環(P.184)
怨懷無託,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絃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閒語閒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 53."【賞析】
這首詞與一般寫相思別情的情詞不同。相思離情還有可託情懷之人,如今卻是「怨懷無託」。詞中抒發的便是由於「怨懷無託」而生出來的種種曲折、矛盾的失戀情結。
上片「怨懷無託,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這三句把心中鬱結已久的幽怨和盤托出,來勢突兀,說明心中的痛楚已經到了難以抑制、無可忍受的程度。
" 54."這一痛楚是因為「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往日情人不僅絕情而且斷信,毫不留戀地棄我而去。負心如此,豈是常情所可猜度。「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尤怨至極無以平憤,遂以譏刺口吻以發洩怨怒。
" 55."「解連環」的故事,見《戰國策‧齊策六》:「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後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否?』君王後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後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這本來是一次齊國與秦國的外交鬥爭,秦國有意,齊王后並不示弱,暗示的方法非常決斷而巧妙,所以說:「縱妙手能解連環」。但以此來指女子的毅然絕情,便有譏刺對方的意味。
" 56."「風散雨收,霧輕雲薄。」句中的「雲」、「雨」歷來暗喻男女纏綿難解之情,典出《高唐賦》。「風散」、「霧輕」暗喻這一負心女子寡情無義,她對濃如雲雨的男女之戀,視為可聚可散的風與霧,毫無依憑可言。
怨懷至此本應斷絕癡情,但睹物思人,依然舊情難已。
" 57."「燕子樓空,暗塵鎖、一牀絃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這四句一變憤懣語氣,轉為無限思量。如今人去樓空,樂器生塵,種種舊事舊情不由自主地又重上心頭。
" 58."燕子樓是唐武甯軍節度使張愔為愛妾關盼盼所建。張愔卒後,盼盼念舊日恩愛而不嫁,其事綺豔感人。「燕子樓空」暗喻往昔纏綿之情已隨人去,借用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句意,以託懷念之情。再望庭中紅藥正發,較當年手種之時已根移葉換,光陰之速,人情之變,觸處皆是,教人怎生忘懷?
" 59."紅藥即芍藥,是古代愛情誓約的象徵物。
《詩經‧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移根換葉」在詩詞中暗示情侶分散。
蘇軾〈意難忘〉詞:「相逢情有在,不語意難忘。些個事,斷人腸。怎禁得淒惶。待與伊、移根換葉,試又何妨。」
" 60."「燕子樓空」兩句是懷念舊時恩愛,「想移根換葉」二句雖憶舊事,卻因此而又生怨恨。回憶當初手種紅藥之時,曾相誓永結情好,伊今毀誓背盟,更置誓言於何地?
下片「汀洲漸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如果將這三句所表達的懷念之情,與上片詛咒之語加以比照,幾乎判若出自兩人之口。
" 61."男女之愛發之於情,情之為物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詛咒也好,咒罵也好,都是出自一片愛意。春天來臨,汀洲之上杜若漸萌,於是心中又打點起,為負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準備。伊已別去經年,行舟沿著曲曲不盡的水岸漸行漸遠,料想如今已在海角天涯。即便有信有物想寄給她又寄到何處?
" 62."杜若是香草,用以象徵情人之間的寄贈之物。
《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所以「汀洲漸生杜若」是見杜若而生「將以遺兮遠者」之情,並非要寄什麼香草,人愈遠而思愈切,其情之苦可想而得。
" 63."「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因為人去日遠,所以更加盼望去者寄來隻言片語的消息以慰望眼。但這一切又化為空望。回憶當初熱戀之時,紅箋密字音書不斷,至今仍置懷袖珍如至寶。事至今日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些無關緊要的閑言淡語,真想付之一炬以解憤恨。
" 64."樂府古辭〈有所思〉:「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
情人反目往往會把平日視為至寶的紀念物撕毀燒掉以泄怨憤。樂府〈有所思〉所寫便是如此。但這首詞卻與〈有所思〉的人物心態有所不同,詞中雖然也說道「待總燒卻」,然而只是這麼想並未這麼做。
" 65."「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這兩句回應下片「汀洲漸生杜若」。意思是說,我雖有心寄信、物給你,因你行蹤不定,欲寄而勢有不能;而我仍居原處,只要你肯寄則無有不能。何況現已春暖冰消,水驛通航,你怎不能把江南的春梅寄我一枝聊解苦憶呢?
" 66."「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詞人用這句極淒涼、極清醒又極真實的話語作為全詞的結尾,把情感推進到高峰。哀莫大於心死,今去者決絕,無可挽回,卻又不能「勿復相思而與君絕」,「對花對酒」尚且「為伊淚落」,那麼無花無酒更當奈何?這些不盡之情留在詞外,令人玩索。
" 67."蘭陵王(P.168)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絃,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 68."【賞析】
這是一首以「柳」為主題的詞。首段描寫景色,第二段描寫離別時的心情感想,末段寫離別後無限的愁懷。從景物的描寫,慢慢帶到離別的傷感。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這個「直」 字不妨從兩方面體會。時當正午,日懸中天,柳樹的陰影不偏不倚直鋪在地上,此其一。長堤之上,柳樹成行,柳陰沿長堤伸展開來,劃出一道直線,此其二。
" 69."「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隋堤,指汴河堤,「行色」,行人出發前的景象。
「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煉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這個厭倦了京華生活的客子的悵惘與憂愁有誰能理解呢?
" 70."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離別的氣氛,中片便抒寫自己的別情。
「閒尋舊蹤跡」,就是追憶往事的意思。
「梨花榆火催寒食」寫明那次餞別的時間,「催」字有歲月匆匆之感。歲月匆匆,別期已至了。
中片寫乍別之際,下片寫漸遠以後。這兩片的時間是連續的,感情卻又有波瀾。
" 71."「淒惻,恨堆積!」「恨」在這裡是遺憾的意思。船行愈遠,遺憾愈重,一層一層堆積在心上難以排遣,也不想排遣。
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別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裡。
" 72."景物與詞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陽冉冉西下,春色一望無邊,空闊的背景越發襯出自身的孤單。
通篇構思工巧、嚴謹,各段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繫,又前後呼應,渾然一體。詠柳和送別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由虛入實,情景交融,恰當地表達出詞人纏綿憂傷的情懷。
" 73."此詞寫於詞人最後一次出京的時候。詞中描柳,隱藏著傷離別恨之情和身世飄零的喟歎。詞以柳為發端,以行為愁,回想落淚,極盡傷感。
" 74."參考資料
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華正書局
新選宋詞三百首:常國武
片玉詞:周邦彥/迪志文化出版社
" 75."周邦彥對後世影響與評價
S09722034許雅雯
" 76."周邦彥在詞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1)集北宋詞大成之作家-(講p.50)
宋初晏、歐諸作,因襲南唐,範圍偏狹。柳永則人多病其卑弱俚俗,不登大雅。蘇軾繼起,雖一洗綺羅薌澤,以豪放清麗開宗,然人又病其矯枉過正,不協音律。於是周邦彥就諸家詞調和融化,取長棄短,乃集北宋詞之大成。
" 77."故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曰:「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中,後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後之為詞者,亦難出其範圍。 」
又邦彥詞流傳之廣,足以比美柳永。宋陳郁《藏一話腴》曰:「美成自號清真,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妓女,皆知其詞為可愛。 」
" 78."
(2)婉約派的集大成者-
宋詞由初期晏殊、歐陽修的婉約,到張先、柳永的慢詞興起,都未脫晚唐、五代豔習;蘇軾豪放傑出,不受音律約束,以詩爲詞,遂大變詞的風貌與內容。
及周邦彥出,不但在格律上使詞與樂府合流;就是在風格、內容上,亦能融化諸家長處,使詞雅俗共賞。
" 79."另外,他不只發展了柳永、張先、秦觀的婉約慢詞,還開創了一種新的形式,即在寫景抒情中融入敘事,形成曲折反復、開闔細密、抑揚沈郁之勢。
〈應天長〉(p.182)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徧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 80."開頭寫追敘寒食白天春意盎然的情景,接以「正是」二字,點明當下作詞之現境。
後以沈沈夜色喻示自己心靈之沈重,並從燕子之眼反觀自己一人之孤寂。
閉門之意象,更象徵著封閉與苦悶。
末句寫亂花飛過。院裏院外,一片香氣,其境極美,而殘花滿地,一片狼藉,則又極悲。
" 81."此詞以迴環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發了作者沈鬱,惆悵和空虛的心境。
作者寓情於景,借景物創造出一種空靈深遠的境界,深沈淡雅,凝重曠遠的意境中,烘托出詞人曲折細膩、飄忽不定的複雜心緒。
時空錯綜交織與意脈變化莫測,是此詞的特點。
" 82."(3)開格律派先河-
宋徽宗時,成立管理樂府的大晟府,任命周邦彥擔任主管,從事審訂古調,討論古音,並創設許多音律,這影響後世很大。
《宋史》稱他:「好音樂,能自度曲,製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於世。」
 周邦彥以宮廷詞人的地位,審音協律,注重工雅,好用典故等,成為格律派的創始者。
" 83."
南宋詞人如姜夔、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張炎、周密等人,他們繼承周邦彥的詞工,造就了格律詞派的大盛,他們都很講究音律的完整和嚴謹,但這也逐漸的影響到格律詞派後來的發展,使之走上越來越注重形式,專事雕琢的末路。
" 84."後世對周邦彥的評價(P.165)
" 85."(1) 宋陳振孫云:「清真詞多用唐人詩話,櫽括入律,渾然天成;長調尤善鋪敘,富艷精工,詞人之甲乙也。」
如:〈滿庭芳〉(P.177)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露蔓蟲絲多,風蒲燕雛老。」
→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 〉:「綠垂風摺筍,紅綻雨肥梅。」
" 86."(2)清戈載云:「清真之詞,其意淡遠,其氣渾厚,其章節又復清妍淡雅,最為詞家正宗。」
〈關河令〉(P.186)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竚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詞自然渾成主要表現在語言平易無雕琢,而意象鮮明,人與物、情與境,渾然融為一氣。
" 87."(3)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云:「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惟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人稱其詞是「富艷精工」,工是工整細膩,艷是寫的非常典雅和繁麗。這從王國維的評語中可去了解,他認為周邦彥的好處就是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認為周邦彥在深刻高遠的意致方面比不上歐陽修和秦少游,即是說他的技巧好,但是內容的意境和情意是不夠好的。
" 88."(4)宋張炎云:「……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閒有未諧,可見其難矣。」 (節錄)
" 89."張炎說「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於音譜且閒有未諧,可見其難矣」卻又再後邊加了一句:「惜乎意趣卻不高遠」
張炎認為美成詞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這是他的好處,而缺點則是說美成詞內容的情意、趣味不夠高遠,這也是王國維說的「深遠之致不及歐秦」。
" 90."小結
後世有些人對於周邦彥「集大成」之說提出異議,認爲在他之前,蘇軾等人「以詩爲詞」,已經對詞的傳統作了很大的突破;而在他之後,辛派詞沿着蘇軾的路繼續開拓,更有發展,也決不是他的詞風所能包容得了的。
" 91."從後面這個角度來看,周氏儘管「精工博大」,畢竟稱不上集大成。因此,我們不必完全同意「集大成」、「正宗」之類的封號,但不能否認的是其繼往開來之功不可磨滅。
周邦彥注重詞的章法結構,使詞的藝術規範性得以提高,對於詞藝的規範化的貢獻是很正向的。
" 92."參考資料
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華正書局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華正書局
中國古代詞史:李正輝、李華豐
婉約詞欣賞:文國書局
唐宋名家詞賞析3柳永.周邦彥:葉嘉瑩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