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分类:其他 | 上传于: 2019-12-06 18:45:40

1."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 2."先秦散文
一是以记叙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的历史散文如《左传》等。
二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论说散文即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
" 3."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
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
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 4.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5.
千秋亚圣-孟子
" 6."“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 7." 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 8." 孟子长大后 9.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 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退而与弟子决心写书建立学说。
" 2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
乎诸侯而为大夫。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
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21."仁政
民本论
性善论
“人皆有不忍之心”
“民为贵君为轻”
行王道
制民产,省刑薄赋
" 22."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23.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24.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 25.内容也更具体 26.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乱世的哲思
" 27."孟庙亚圣殿→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 28."道阐尼山
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切同禹颜
" 29."←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 30."孟庙康熙碑亭→
←孟母林神道
" 31." 孟子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时代背景
" 32."读准下列字音
王好( )战
hào
弃甲曳( )兵

数( )罟( )不入洿( )池
ɡǔ

衣( )帛( )
鸡豚( )狗彘( )之畜( )
tún
zhì
庠( )序
xiánɡ
饿殍( )
piǎo



然而不王( )者
wànɡ

移其粟( )于河内

申之以孝悌( )

" 3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对于
黄河北部

这样
考察
荒年
第一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取独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使动,使…迁移
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国都城在大梁,故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 34."(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
(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词语讲解
" 35."(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4)明智、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

" 36."" 37."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移其民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尽心
无如寡人之用心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感到
困惑
" 38."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地大国富 39.人众兵强 40.此霸王之本也。”
------- 《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 41."第二-四段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喜欢
请允许我

打比方
击鼓,名→动
兵器
拖着
逃跑
有的

凭借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罢了

通“毋”,不要
只是
衬字
" 42."喻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
家喻户晓
王好战,请以战喻
自喻适志与
告诉,使人知道
明白、知道
比喻
通“愉”,愉快

(1)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兵器、武器
(2)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
军事、战争
(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军队
(4)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士兵
" 43."(1)木受绳则直(《劝学》)
与“弯”相对
(2)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正确的、正直的
(3)与单于相直(《汉书》) (与单于相面对)
面对、遇到
(4)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价值,后写作“值”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副词,仅,只是
(6)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
副词,径直、一直
(7)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副词,竟然

" 44."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查看更多